这样的对话,在门诊里,很常见。▼ 01 我们常说的散瞳其实就是睫状肌麻痹验光,是指用药物(通常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)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放松,然后再进行验光。使用药物之后,瞳孔会散大,所以才被称为散瞳验光。 02 儿童青少年的眼调节能力比成年人要强很多,眼睛在调节的影响下,得出的验光结果是不准确的,因此想要得到准确的屈光状态,就要进行散瞳了。 下面,再给大家举2个发生在我们门诊的真实案例! 案例一:芊芊、女、5岁 柳芳门诊曾接待过一个5岁的小患者芊芊,她散瞳前的屈光度数是近视150度,但是经过散瞳后,芊芊的屈光度数为远视150度,实际上散瞳过后显示出来的才是真实度数。 由此可见,散瞳验光可以看出孩子是“真性近视”还是“假性近视”,还能得到准确的屈光度数以及诊断。 案例二:诺一、男、6岁 海淀门诊的一个小患者诺一,他今年即将成为一名准小学生,他散瞳前的屈光度数是远视300度,而散瞳后再检查则为远视600度,这多出来的300度,我们称它为“隐藏的远视度数”,这主要也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睫状肌收缩力过强所导致的。 由此可见,只有进行散瞳,才能摒弃掉孩子的强大调节能力背后所隐藏的屈光度数。 03 眼睛经过散瞳之后的度数,虽然是最真实的度数,却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度数。 在复验时,眼科医生需要根据散瞳过后的屈光度数、眼位及矫正视力等,进行综合调整和试戴,这样才能使患者清晰的、舒适的、持久的用眼,试戴结束后医生会出具配镜处方。 有一些特殊情况,比如:高度远视患者、调节性内斜视的儿童初次配镜等,眼科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眼睛情况做判断并给予配镜度数,也会根据散瞳之后的度数直接配镜。 综上所述,您可以这样理解:散瞳过后的度数是最真实、最准确的客观屈光度;而配镜度数则是最适合、最舒适的主、客观相结合的屈光度数。